中国大型煤气化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我国自主创新的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技术通过运行考核和专家鉴定 |
|
由华东理工大学和兖矿集团共同研究开发的“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技术”于2006年1月8日通过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石油化工协会名誉会长谭竹洲、教育部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教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晴棠教授以及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科技部、教育部等单位的领导专家20余人出席了鉴定会,兖矿集团公司和华东理工大学的领导和主要研究人员汇报了项目的研究开发、工程建设、生产运行和技术创新的情况。 由11位工程院院士和煤化工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华东理工大学提出的包括气化过程层次机理模型、气化反应分区模型、气化炉流场结构模型的气流床气化理论,具有创新性,为科学地进行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兖矿集团国泰化工有限公司为依托,研发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开发了国际首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化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获得了10余项国家专利。以该技术为基础, 建立了日处理煤1150吨的煤气化工业装置,72小时连续满负荷运行考核表明:工艺上合理、科学;工程上安全、可靠,并具有良好的运行性能;技术指标先进,与采用国外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兖矿鲁南化肥厂同期运行结果相比,合成气中有效气成分提高2~3个百分点,碳转化率提高2~3个百分点,比氧耗降低7.9%,比煤耗降低2.2%,处于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 该技术与国外水煤浆气化技术相比,既降低了原料煤和氧气的消耗,又大大减少了专利实施许可费,同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特别适合于大量高硫煤的转化,推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在大型煤气化技术上的垄断,实现了我国自主创新自有知识产权的大型煤气化技术零的突破,是发展煤基化学品生产、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油品、甲醇、二甲醚等)、先进的IGCC发电、多联产系统、制氢、燃料电池、直接还原炼铁等过程工业的基础,是这些行业的公共技术、关键技术和龙头技术。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是实现资源可持续、能源有保障、环境零污染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技术。对建立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两套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工业装置的成功运行,昭示了我国已拥有自己的产业化煤气化技术,已实现了技术发明人于遵宏教授多年的夙愿,证实了我国完全有能力开发自己的煤气化技术。在兖矿集团有限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现在于遵宏教授正带领着他的研究团队,和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着更紧密的合作,为我国早日拥有系列化、适合多种需求的煤气化技术(如热壁型气化技术、冷壁型气化技术、水煤浆气化技术、干煤粉气化技术、两段高效式气化技术等)而奋斗,向着为大型化煤基多联产基地提供龙头技术的目标迈进。 |
版权所有 © 2013 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邮编:200237 |